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南大学杨沛然:包揽湖南省近两年口译竞赛冠军的“外语达人” | 弘毅·约礼NO.12

点赞的 中南云麓谷 2021-10-0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

杨沛然,男,汉族,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口译专业2017级研究生,中南大学2019年大学生年度人物。通过人事部翻译资格一级口译考试,在2017至2018年包揽湖南省所有口译竞赛冠军,并在同年的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获得港澳台大陆四地决赛第六名、2019年的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第四名),创下湖南省所有高校参赛选手最佳纪录。

在今年六月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中,杨沛然作为翻译志愿者,代表中南大学为来访的乌干达总统穆赛韦尼,以及湖南省省长许达哲先生等政府要宾提供翻译服务,并得到多家电视媒体报道,扬中南学子之风。此外,杨沛然还先后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工程院、彭博社、湖南省人民政府、NBA巨星德韦恩·韦德、湖南省政协主席李薇薇等单位及个人提供翻译近50场,出版3本译著。

PART1

深耕专业,向阳而延

听说,每个人都在会在一段漫无目的的时间里游走,或思考未来,或迷迷惘惘,或麻木前行。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一直坚定内心向前,远方的道路和方向就会愈来愈明朗。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专攻口译方向的杨沛然,回想起来也会感慨着渐渐柳暗花明。

杨沛然说,学习、工作或者生活都分为“无理”、“雾里”和“悟理”三个阶段。他坦言,现在回首本科阶段,自己可能大多数都是“无理”的状态:对待生活和处理情绪的方式还不够成熟,对未来的规划也尚不明晰,自己手头做事也欠规划和体系。在学习模式上,本科时还是更依赖学校和老师的帮助,而研究生阶段则开始学会自己规划,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学会独立和更深层的思考。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杨沛然特别提到说,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英语应用技能,这也恰是市场欠缺和看重的。比如自己所在的口译专业,学业成绩其实并不能代表一个英专学生英语水平的好坏,学院老师给出成绩要考虑很多因素,并不只是就学生的专业能力来评判,但是如果真的想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是很必要的:必须要重点培养听辨理解和有逻辑地输出的能力。

口译竞赛对他来说,既是成长的良药,也是履历的加分项。一开始是杨沛然的导师张春敏老师鼓励他去参加,把所学知识投入应用,对这个专业至关重要,切记不可纸上谈兵。而且,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自我的蜕变和进步,见证着自我的阶段性成长而且也可以接触到更多外校高水平的口译教师和同学,以及职场上的前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Q

在口译比赛数次夺冠的背后你付出了多少?

A:夺冠的过程自是不容易,我和导师在比赛季来临的时候基本上就没什么休息,每天训练时间平均下来大概4-5小时,口译比赛主要的比赛形式是交替传译,即听一段原文音频之后,在规定时间之内现场将其翻译成目的语,通常中英双向翻译都会考察。从听力分析、笔记记录、翻译输出、译员素养等方面事无巨细地逐个击破,确实很不容易。


2017年4月,杨沛然当时正在准备第六届全国口译大赛,但却出了一点意外,下巴和嘴唇都缝了针,但当时距离比赛只有10天左右,每天训练都不能落下,那段时间真的可以说是用血和汗在冲刺训练。幸好最后比赛结果还算理想,也让他回忆起来就又感慨又想笑。


Q

当初是为什么选择了口译作为自己深钻的专业呢?

A:刚开始确实有些懵懂。张春敏老师从鼓励我参加比赛,发掘自己真正擅长、感兴趣的方向,到后面无私地给予了我许多专业方面的培训和指点,点点滴滴都在带着我找到未来专业的方向,我也一直感谢这位亦师亦友的恩师。现在,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口译一方面是因为对英语和翻译专业的热爱,另一方面是在做口译的过程当中自己获得的成就感——看到自己每一次比赛较上一场都有了进步。专业技能日益增长稳定,心态也变得更加成熟冷静,这些都会让我觉得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朝着更好的自己前进。

 随着自己一场场比赛和一次次翻译实践,杨沛然讲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他说:“一方面是自己抗压能力变强了一些,曾经出现过的一些畏难情绪现在看来似乎渺小了许多,另一方面就是学会了思考,张老师经常会带我们师门做研讨,以提问启发的方式引导我们就一些身边的事进行讨论,教会了我最重要的思辨能力,要学会去关心,去分享。虽然现在我也还处在‘雾里’的阶段,但似乎慢慢看到了雾里透出的光。

PART2

热衷实践,纽系中心

翻译者,是沟通两种文化的纽带和桥梁。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杨沛然获得了丰富的高端同传、会议口译实践机会,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单位及个人提供翻译服务。

而口译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也很辛苦。英语本身是一个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和记忆,没有捷径或秘方,只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

Q

作为一名口译专业学生,日常的学习模式是怎样的呢?

A:对我而言,他平时会经常做复述练习,放一段新闻或者演讲,然后按照自己梳理的逻辑,把主干信息进行源语复述,通过这样的练习来强化听力分析和短时记忆能力。口译是一个需要每天练习来保持状态,有时被很多事情压得抽不开身练习,就会有些焦虑,也会给我造成了一些无形的压力,害怕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但是随着自己一次次忍耐一次次克服,也逐渐习惯了在压力下正常发挥,走出了舒适圈吧。

讲到自己做翻译的工作,杨沛然就不得不提为NBA球星德韦恩·韦德提供翻译的那一次不可思议又难以忘怀的经历。那是他从做翻译以来做的最津津有味的一个工作。作为一个从初中就开始看NBA比赛,玩NBA游戏的热血男孩来说,屏幕里面的那些璀璨明星都感觉是虚幻的存在。今年八月,杨沛然有幸参与优酷《这!就是灌篮》录制,提供翻译工作。


回想起来,除了作为迷弟的满足感之外,更多的还是被体育明星的职业精神折服。被球迷戏称为“韦大爷”的他,在退役之后已经基本退出激烈的篮球实战,但是为了节目拍摄,他还是带着伤痛,屡次和球员一起在球场上言传身教。而且在战术指导时,他一直强调最最重要的就是防守和篮板球,虽然不像扣篮得分一样引人注目,但是这确实在一场比赛中唯一能由我们自己控制的因素,只有把基础的内容扎实做好,才有可能赢下比赛。杨沛然说,这种心态对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的人都有着启发和鼓舞。


Q

参与了这么多大会以及大赛的翻译,请问有发生什么特别有趣或者印象深刻的趣事吗?可以分享一下吗?

A:趣事还是有很多,比如我见过尼克·杨问号脸的真人版,他为人随和,走到哪里都和别人击掌,非常爱开玩笑,不用别人说都知道大家都想看他的问号脸;在古色古香的中式亭子下面做过同声传译,一边听着鸟叫一边晒着太阳,还要专心地带着耳机聆听发言人的讲话,对着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翻译,实在是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中非经贸博览会是湖南省主场外交的一大盛事,而杨沛然作为中南大学志愿者,在翻译工作组表现活跃,有幸为乌干达总统穆赛韦尼先生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各位领导服务。

他对于乌干达总统对中国革命史以及毛主席的了解,还有他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印象十分深刻。当他们一行人参观毛主席故居和纪念馆时,穆赛韦尼先生还对同行的讲解员说:“这些对你们来说是历史,对我来说那就是当年的时事新闻。”在毛主席故居外,总统还有几分亲炙偶像的情绪,格外激动,拉着同行的所有人员一起合影。不分国籍,不分行业和领域,大家因为合作共赢的心和对彼此的认同,不远千里来相会,让他一瞬间很受触动。

PART3

破茧成蝶,华丽蜕变

将口译做到极致,把热爱贯彻到底。这种长期的热爱与坚持给杨沛然带来的是巨大的蜕变。口译技术上的巨大突破定然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正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谈到翻译能力上水平的飞速提高,他告诉我们:“我主要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会有收集和积累,把各行各业的专业名词以及一些地道表达积累下来,久而久之就写了厚厚一叠,在训练中自己也会用手机录音,训练之后听录音进行复盘,发现以往没有注意的盲区。” 

Q

可以介绍一下你出版的三本译著吗?专供口译的你也热衷于笔译的原因是?

A:我的三本译著都是本科期间完成的,分别是《我的故事——斯文·埃里克森自传》、《烈焰哨兵》、《探险者公会》。一开始接触笔译是因为第一本书的作者是前英格兰男足主教练埃里克森,我作为一个英格兰球迷自然是要积极争取,把兴趣和专业结合。但是后来在我慢慢对翻译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慢慢认识到笔译其实对于所有学习英语翻译的人来说都是必须要做的一个工作,通过笔译你才能对双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细细揣摩双语之间的转换,积累经验,到后面我能在口译上取得进步,很大一部分也要归功之前做的笔译工作。在这里要特别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张春敏老师,当初在我做笔译的时候是她一字一句带着我抠,手把手教我如何在双语之间灵活切换,我翻的每一个字背后都有张老师的思考。

多年来,专心致志将一件事尽力做到最好是杨沛然一直秉持的一个准则。而这也成为了他口译路上的助推器。如若用“破茧成蝶”私自形容其口译经历,各式各样的比赛则是为蜕变之路提供了一块宝地。

Q

在您的口译学习研究中,张春敏副教授应该是对您有比较大的影响的,您有什么话想要对自己的恩师说的吗?

A:张老师对我是有知遇之恩的,我们2015年认识,当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大三学生,对自己对未来都没什么规划,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师父还是信任我,觉得我还是有可以培养的价值,便几年如一日地教育我引导我,不管是备赛阶段的日日夜夜,还是工作前的叮咛嘱咐,还是在我迷茫不解时的指点迷津,对我的每一次教导我都非常受用,即使是在我表现不尽如人意或者让师父失望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而是尽量站在我的角度给出建议,继续培训。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以后赚的每一笔钱都要分一半给老师,因为真的占用师父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真的要用金钱来计算,我们师门每一个人一生都是无力偿还的。对我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张老师,我可能都不会做口译,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亦师亦友的恩师张春敏副教授。



说到比赛,杨沛然的眼神瞬间明亮起来,并将比赛中的提升和收获给我们娓娓道来,“在比赛中我最珍惜的收获之一就是结识了很多外校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知道其他学校同样专业的同学在做什么事。因为晋级到全国前十强的选手都是从数千名口译学生奋战出来的,都代表着各自学校口译学习的水平,而这也让我看到了我和大家眼中的口译名校的同学的差距,不得不承认北外、上外、对外经贸和外交学院等高翻院校的老师和同学确实是非常优秀,我也在鞭策自己,不能觉得拿到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努力向优秀的人看齐。


Q

因为翻译的工作,见过许多优秀的人,也亲临过许多大场合,你从中又有哪些感慨呢?

A:像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工作,就让我深深感受到,从历史上中国就通过震惊世界的革命历程,向全世界展示着我们的优良传统,在全球范围不断“吸粉”,结合当今世界潮流,“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能在整个外交版图中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对我来说也是无上荣光。

同时,学习别人说话做事,学习同行的优秀实践,也是我做口译收获的。如果不做口译,可能我一辈子都不会见到这些人、有幸出席这些场合。长期来看,借由我在口译方面的专业能力,我可以通过做口译往更高的平台发展。就好比我是一片树叶,生长在口译的枝丫上,汲取着大树的水分和阳光,而不是随风飘落。


现在杨沛然又一次站在选择的路口——研三,他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外交部翻译司,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于专业的更高水平的追求,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自己也能不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就是希望不辜负自己所学专业和学校培养,能用在中南习得的技能服务社会,在中国的外交版图中尽自己的一份力。也正是过往与语言并肩作战的那些时光,给了他未来向着光亮远方奔赴蜕变的动力和希望。

口译带给他的蜕变,是华丽的;口译给他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口译给予他的快乐,是永恒的……杨沛然始于兴趣和热爱,用自己的韧劲和坚持,在口译王国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往期回顾:

中南大学严泽凡:连续两年国奖得主,加权综测双双第一 | 弘毅•约礼篇No.11

中南大学李震:本科发表SCI,直博北大——全能学霸致胜秘籍在哪里?| 弘毅·约礼篇NO.10

中南大学张云笛:直博复旦,用努力点缀星光的全能姑娘 | 弘毅•约礼篇NO.9

中南大学钟期雨:专业第一,保研清华的“学霸秘籍”大揭秘!| 弘毅•约礼篇NO.8


来源 | 中南云麓谷新媒体中心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摄影 | 乔蕾 杨家俊

文案 | 汪珈逸 张颖

编辑 | 周思婷

审稿 | 徐智欣

责编 | 向美玲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